语言文字之认识汉字——“比”
“比”,是会意字。
那什么是会意字呢?
会意字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
从字形上来看,金文的“比”字,是面朝右并排站着的两个人,上部是头,中部是身子,下部是脚,右侧为向右深处的手臂。这两个人紧紧挨在一起。而小篆的“比”则变得形体修长,但仍然是两个面朝右的人靠在一起的形象。隶书、楷书则笔画化,看不出是两个人的形象了。
“比”字的本意是靠近、并列或挨着。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一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正是运用“比”字“挨着、靠近”的这一本意。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便相隔天涯,也像紧紧挨着的邻居那样,感情深厚。”
“比”也引申为“比较”“较量”;引申为“亲密”。又指勾结,用作贬义,如“朋比为奸”。
经典例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释义:君子团结不勾结,小人勾结不团结。